烟台大樱桃实盘配资炒股最新
甜樱桃有“春果第一枝”的美誉,是当前种植效益最好的特色树种之一。烟台是中国甜樱桃主产区,
产区及品牌优势明显,栽培面积22,988.00,hm2,年产量20.58万t,
分别占全国的9.9%、15.3%。
作为我国甜樱桃引进栽培的发祥地,经过150多年的探索、实践和发展,尤其是近30年的快速发展,甜樱桃产业已成为烟台市高效农业、优势产业和特色主导果业,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,已发展成为烟台市农业经济增长、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,荣获“中国大樱桃之乡”等众多殊荣,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。年产值超50亿元,品牌价值56.93亿元。
目前烟台已成为我国栽培时间最早、产业化规模最大、产量最高的甜樱桃主产地。但烟台市甜樱桃产业中标准化、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日益突出,区位优势越来越不明显,烟台甜樱桃产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。目前,亟需向新品种更新,技术标准化,管理机械化、省力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提升甜樱桃品质和产量,实现烟台甜樱桃产业提质升级。
张,序,正高级农艺师
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,主要从事大樱桃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。担任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樱桃烟台综合试验站站长,兼任烟台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常务理事。主持、参加国家、省、市各级科研项目16项。选育大樱桃优良品种和抗性砧木12个,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5项,发表学术论文60篇;获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12项。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、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、山东园艺学会首届“优秀青年科技奖”等称号。
甜樱桃发展现状
栽培规模
烟台是我国甜樱桃栽培的发源地,自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斯夫妇引进首批10个品种的甜樱桃栽于烟台的东南山,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
据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,2015—2023年烟台市甜樱桃栽培面积稳定在22,700.00,hm2左右,设施栽培666.7,hm2左右。2023年统计表明,烟台市甜樱桃栽培面积22,988.00,hm2,产量20.58万t;分别占全国甜樱桃面积、产量的9.9%和15.3%,占山东省面积、产量的23.4%和36.3%。
乔砧密植栽培
区域分布
烟台市各县市均有樱桃栽培,主要栽培区域分布在福山、栖霞、蓬莱、莱州、牟平、海阳等地。
其中,福山区面积7,333.33,hm2,年产4.21万t,分别占全市樱桃总面积、总产量的30.55%、19.53%以上;栖霞面积4,763.33,hm2,年产5.69万t;蓬莱面积3,833.33,hm2,年产3.56万t;牟平、莱州、海阳、莱阳依次降低,其余各县均在666.67,hm2以下。
2023年烟台市樱桃面积、产量统计
品种构成
在甜樱桃栽培品种构成上,早中熟品种约占70%左右,晚熟品种占30%左右。其中面积最大的早熟品种为红灯,占30%左右,主要集中在老龄果园栽培;福晨、福阳、早大果、意大利早红等早熟品种仅有少量栽培;栽培面积最大的中熟品种为美早,露地栽培面积占40%左右、设施栽培面积占90%以上;黑珍珠、布鲁克斯、俄罗斯8号、福星、鲁樱3号等中熟品种发展较快。晚熟品种以萨米脱、先锋、拉宾斯、艳阳为主。
生产中砧木主要以大青叶为主,占80%以上;吉塞拉6号、考特、兰丁系列、马哈利有少量发展。其中烟樱3号大青叶砧木在当地具有适应性强、生长旺盛、嫁接亲和力强等特点,被广泛应用;吉塞拉6号、12号因早果性好、树体矮化,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迅速发展。
黑珍珠
栽培技术
老龄甜樱桃园(20年以上)管理粗放,大冠稀植,枝量偏多,枝梢过长,树冠郁闭严重,光照较差,果实品质较低,采摘修剪打药等田间操作困难。自21世纪初,参考烟台苹果栽培模式,开始尝试密植栽培,个别农户采用2,m×3,m的株行距栽培红灯,辅助药剂控冠,创造了666.7,m2产量1,500,kg。
自2010年以来,一系列技术出现了改革与更新,樱桃栽培模式由传统的稀植栽培改为密植栽培;改自然圆头形、丛状形为纺锤形;改大坑大沟栽培为小坑、起垄栽培;提早上市、避雨防霜设施栽培模式开始快速发展。
避雨防霜设施栽培
市场营销
烟台甜樱桃除在本地市场就近销售以外,约有70%左右的果品销往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大中城市。近年来,电商销售空前火爆,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烟台大樱桃电商销售额近8亿元。
樱妃
产业存在的问题
品种结构不合理,优质果率低
烟台市甜樱桃栽培起步早,树龄普遍偏老,部分老品种面积大,单一品种集中上市量大,脆甜型、耐贮运、商品性高的优良新品种缺乏。生产中以红灯、美早等为主,成熟期非常集中,出现季节性、结构性过剩的局面,导致价格下滑,销售不畅,严重影响果农收益。
以烟台露地栽培的品种为例,红灯,特级果22元/kg、一级果18元/kg、中等果8~10元/kg、小果2~4元/kg;美早,通果20~26元/kg、特级果42~62元/kg、一级果26~36元/kg。萨米脱,特级果22~30元/kg,一级果16~24元/kg。雷尼,优等果36~42元/kg,虽然价格低于美早,但由于雷尼产量高,单位产值不亚于美早。先锋、拉宾斯,好果14~20元/kg。水晶,尽管果肉软、不耐贮运,但是口感较甜,非常受欢迎,一级果30~42元/kg。
恶劣天气频发,抵御灾害能力低
近年来,早春霜冻,成熟期遇到降雨裂果问题日趋严重。2021年5月20日~6月10日,烟台市露地甜樱桃开始陆续成熟,期间降雨12次,降雨量累计达到83.3,mm,其中6月1日突降暴雨,日降雨量52.1,mm,此时正值主栽品种美早成熟,
由于缺乏避雨栽培设施导致大面积裂果,
裂果率达到60%以上,尤其是果个大的优质果品裂果最为严重。
烟台蓬莱市潮水镇女王山大樱桃专业合作社,2,hm2美早甜樱桃60%以上发生裂果,损失超过30万元。根据烟台地区最大的张格庄甜樱桃批发市场统计,单果重13,g以上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%以上的特级果率不超过5%。要从根本上摆脱霜冻、降雨、冰雹等环境影响
烟台甜樱桃设施栽培起步最早,但发展较为缓慢,与大连、临朐等地存在较大差距,严重影响产业发展和果农增收。
病虫害严重,未得到根本解决
根瘤病、流胶病发生与危害呈上升趋势。甜樱桃砧木易感染根瘤菌,导致根系活力差、树势弱、出现园相不整齐、死树现象,至今没有筛选出抗根瘤病的砧木及有效防控措施;甜樱桃流胶病在各地均有发生,患流胶病后死枝、死树,国内至今无特效的预防治疗方法。近年来,受暖冬、春季高温多雨等气候影响,果蝇危害逐年加重,尚缺乏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。
生产中重栽培轻采后,贮运保鲜技术滞后
长期以来,中国樱桃产业只重视品种和生产栽培,不重视采后处理的现象十分普遍。生产中一家一户种植居多,缺乏能够有效拉长甜樱桃供货期的配套技术,导致甜樱桃的采后预冷、机械化分选、贮藏保鲜及冷链运输技术相对落后。同时,在生产中早采现象普遍,只要收购商采购,红灯、美早等七成熟、果色为浅红色即开始采收上市,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,限制了樱桃产业的整体效益和规模化发展。
从业人员严重老龄化,新技术新模式难以推广
通过对烟台市福山区、栖霞市、蓬莱市等甜樱桃主产县甜樱桃从业人员统计,从事甜樱桃栽培的果农年龄老化、结构断层、后继乏人,50岁以上果农10多万人,占比超过2/3,“老人无力种、年轻人无意种”的现象日益凸显。受年龄结构、文化水平等因素限制,新品种、新技术难以快速推广应用。
发展展望
开展种业创新,构建优质苗木繁育技术体系
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,以优质、丰产、抗逆为育种目标,开展优质品种的引选育种研究及开发利用,筛选和培育适应不同需求的优良品种;加大抗性砧木的研究利用,筛选适宜的砧穗组合;开展优质无毒苗木繁育体系与技术研究,加强标准化甜樱桃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培育。
烟樱5号
发展现代设施栽培,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
烟台甜樱桃设施栽培面积较小,占甜樱桃栽培总面积的2.9%,产业发展主要“靠天吃饭”,设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。要加强樱桃园基础设施建设,采用冬暖棚、冷棚、避雨棚、防雹设施等设施栽培提高抵御霜冻害、遇雨裂果、雹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,减少畸形果及果蝇的发生,实现丰产、稳产;同时,通过调控光照、温度、湿度等适宜甜樱桃生长环境条件各项因子,实现提前上市、拉长鲜果供应链,提高果农收益。
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,发挥示范带动作用
借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、山东省果品产业技术体系等平台,在各个示范县创建标准化现代示范基地,
加强新品种、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
。推进轻简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,随着劳动力价格攀升和果农年龄结构的变化,轻简、省力栽培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,通过示范和培训,让果农容易学、宜掌握。力争每个大樱桃示范县年创建标准化现代示范基地1~2个,每个示范基地面积1.33,hm2以上。
高密度栽培
加强采后保鲜贮运研究应用,提高果品附加值
甜樱桃采后预冷处理和分级处理,是保障保鲜贮运销售和提高樱桃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,可使甜樱桃保鲜品质显著提高、采后损失减少10%~20%、销售供应期延长1~3周;积极推广采后预冷、贮藏保鲜新技术,应用冷链运输,拉长果品供应期。同时,适当扶持酸樱桃加工品种,借鉴加工葡萄经验,生产高品质酸樱桃酒及其他深加工产品。
持续加强品牌建设,转变销售模式
实施‘烟台大樱桃’商标保护,鼓励、扶持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组织通过各自特色品种及栽培技术生产高档果品,建立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,争创自己的特色品牌。重视解决大樱桃销售环节的薄弱问题,改变一家一户、产地自销的模式,以龙头企业为依托,建立起贮运、销售系统,拓宽销售渠道,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实盘配资炒股最新,大力开拓东南亚乃至欧盟市场。
衡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